|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武汉艺名科技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沈延
  • 电话:02756412366
  • 手机:13125111871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型节能环保元宇宙 “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思考
新闻中心
中国新型节能环保元宇宙 “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14 10:13        浏览次数:4        返回列表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再次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为新时代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加快”到“科学”,聚焦的始终是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攸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稳中求新——

  安全和低碳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词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型能源体系是相对于传统能源体系而言的。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建中认为,新型能源体系是以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为主、利用先进技术和系统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是一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问题的核心是安全保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学规划新型能源体系,必须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努力避免在体系转换过程中出现能源供应的规模化中断、持续性不稳定现象,更要防范引发能源危机,切实做到能源供应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吕建中指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新,即以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同时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多元供能结构,强调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清洁化、新能源发展规模化、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等;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新,即高度依赖能源的转换和储存技术进步,特别是储能技术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能源一体化协同新,即强调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运行;数智化管理新,即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进行能源的高效管理和精准匹配,实现能源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叠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新能源首席专家、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执行董事兼院长、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副主任邹才能认为,能源体系转型的实质是能源革命,从有限“碳基”向无限“零碳”能源转型是新趋势,人类社会正在从以“资源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向以“技术主导”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转变。绿色智慧能源体系是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能源绿色与管理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在绿色智慧能源体系中,“绿色”体现在“碳基”化石能源低碳化与清洁化利用、“零碳”新能源的经济性提升与规模化发展,而“智慧”体现在能源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升级、多种能源的协同性与融合性发展。

  他认为,构建绿色智慧能源体系将面临的传统风险尚未彻底解除,新的风险变量不断增加,因而增强新型能源体系的韧性和安全性是构建绿色智慧能源体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绿色智慧能源体系将以“技术主导”为典型特征,以提供安全、经济、高效、智慧、绿色、可持续的综合能源服务为目标,依靠能源技术和能源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焦以“煤炭+油气+新能源+智慧储能”为核心的多种能源协同,推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融合、源网荷储融合、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

  新中求进——

  以推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为主基调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考虑能源供应、能源消费、能源技术和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既要科学规划,又要统筹推进。

  邹才能认为,鉴于世界能源的“六个不均”(化石资源分布不均、消费地域不均、技术发展水平不均、人均消费量不均、节能领域不均、碳排放量不均)和中国“富煤、油气不足、新能源无限”的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中国“能源革命”,构建绿色智慧能源体系,要坚持能源生产独立性、供给绿色性、储备安全性、消费高效性、管理智慧性、成本经济性的“六性原则”,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化、新能源规模化、集中分布协同化、多能管理智慧化“四化发展”,进而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两个80%”互换,打造韧性与可持续性兼顾的能源安全体系,建设多元供应、多能互补、低碳零碳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系统,形成优化高效的能源治理体制与高水平的国际能源合作平台,构建碳中和绿色能源新体系,助力“世界绿色能源共同体”建设。

  吕建中认为,能源体系的构建是全局性、系统性的。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坚持“先立后破、以立为先”,依靠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重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发展。在稳住化石能源生产和保底供应能力的同时,继续抓好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能源消费端的电气化水平。二是强化一体化运作。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推进能源系统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消者”应用场景。三是协同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政策法律等的变革调整。能源体系的建立涉及体制机制、技术创新、配套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要尊重规律、提高科学性,亟须各方主体统筹规划、共同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新型节能环保元宇宙 “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思考
网址:http://zyb1996.fannawang.com/news/itemid-32711.shtml